闽越王无诸

日期:2021-11-15 16:10 来源:方志委
| | | |

  无诸(约生于战国晚期,卒于汉初),汉闽越王,姓驺氏,为越王勾践后裔。越国解体后,无诸移居闽地,成为闽越王。秦一统后,降为君长。秦末,他率闽中士卒举师北上,协同诸侯灭秦。楚汉分争天下,无诸出兵辅佐汉王刘邦打败项羽,汉高祖五年二月复立他为闽越王,封管闽中故地。无诸仿效中原,于现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筑城建都号“冶城”,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。由于他创建冶城,因而,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卓著人物。 

移居闽地 雄踞一方 

周显王三十五年(楚威王六年,公元前334年),越国解体,其儿孙被迫分散于江南海边,各据一隅,称王或为君,互不统属。无诸当时移居闽地,由于他才干不凡,治闽有方,成为雄踞一方的闽越王。
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废除了封建,建置郡县,无诸被削去王号,降为君长,“使其社稷不得血食”,以闽地为闽中郡。

 协同灭秦 佐汉复王 

秦末,陈胜、吴广揭竿起义,各地响应,无诸率闽中士卒举师北上,跟随鄱阳令吴芮协同诸侯灭秦,进武关,战蓝田,攻打至析、郦,“以阻(狙)悍称”,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。

秦亡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分封天下。因楚越已往有仇隙,故不封越族后裔为王,所以无诸也不附楚。公元前206年,楚汉战争爆发,无诸出兵辅佐汉王刘邦打败项羽,为中国的再度统一和汉王朝的建立,做出了贡献。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二月,“复立无诸为闽越王,王闽中故地,都东冶”。 

仿效中原经验 发展闽越社会 

无诸再度为闽越王后,与汉王保持着和睦关系,积极汲取中原的先进科学文化,从而,促进了闽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,其功迹主要有:

首先,他仿效中原,于现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筑城建都,据宋梁克家的《三山志》载:“闽越故城在今府治北二百五步。”号称“冶城”,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。是他改变了长期以来闽越族人杂处于“溪谷之间,篁竹之中”的状况,为当时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。前人曾有《冶城怀古诗》云:

无诸建国古蛮州,城下长江水漫流。

野烧荒陵啼鸟外,青山遗庙暮云头。

西风木叶空隍曙,落日人烟故垒秋。

借问屠龙旧踪迹,断矶寒草不胜愁。 

      (摘自《福州府志》、《三山志》)

其次,倡导使用铁器,推动冶炼业的发展。从福建西汉初期的墓葬、城址、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表明,当时铁制的䦆、臿、锄等农具和斧、锤、凿、锯、刀等工具,铁矛等兵器以及铁釜等生活用具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;饰有弦纹、水波纹、栉齿纹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灰陶双耳罐、匏形壶、敛口钵等生活器皿的使用也十分流行。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闽越王无诸治闽的建树。因而闽人得以安居乐业,他自己在悠闲时经常与僚属们一道流觞饮宴于桑溪和九仙山(于山)等处。

相传,无诸卒后葬于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,俗称王墓山,在前清布政司官衙后。闽人纪念他开拓闽疆的功迹,在钩龙山上立庙祀之,称闽越王庙。俗呼“大庙”、“祖庙”、“无诸庙”。庙的前殿祀王,后殿并祀夫人。夫人居左而王居右。

(林炳钊)

(来源:《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三 福州人杰》)

 

相关链接: